甲板
關於作者
劉崇鳳
知音集
報導
致讀者
給親愛的你
生活之境
家
村
土地
社會
行旅
青春
身體
食物
手作
喃喃不知何所終
大地書房
山
水
人
心
出版作品
女子山海
回家種田
我願成為山的侍者(已絕版)
聽,故事如歌(已絕版)
路徑
聯合副刊
自由副刊
更生日報
鄉間小路
台灣山岳
幼獅文藝
講義雜誌
皇冠雜誌
微笑台灣319
文訊
活動
分享會
工作坊
自然引導
登山健行
農事生活
展演
擺攤
教學
甲板
關於作者
劉崇鳳
知音集
報導
致讀者
給親愛的你
生活之境
家
村
土地
社會
行旅
青春
身體
食物
手作
喃喃不知何所終
大地書房
山
水
人
心
出版作品
女子山海
回家種田
我願成為山的侍者(已絕版)
聽,故事如歌(已絕版)
路徑
聯合副刊
自由副刊
更生日報
鄉間小路
台灣山岳
幼獅文藝
講義雜誌
皇冠雜誌
微笑台灣319
文訊
活動
分享會
工作坊
自然引導
登山健行
農事生活
展演
擺攤
教學
人
只要我們願意 (bi陪產手記)
by
崇鳳
14:25
你永遠不知道生命會長成什麼樣子,在下一個秒分。
你永遠不知道家的力量和存在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少,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一如你永遠不知道,一個生命的誕生,牽連著多少陣痛、重生、重新開始,包含心亂如麻、兵荒馬亂、熱淚盈眶的重整與調度。
只要我們願意。
接到bibi破水通知前一天,剛參加完一個爬山夥伴的告別式,告別式主持人說人生苦短、愛要即時說出口,收下這樣的提醒,哭著放進心底的抽屜。
凌晨1點回壽豐,3點收到bibi破水的通知,生產房間改至離醫院就近的自己家民宿。小飽開車前往市區,我們沒有走往常的路,避掉正辦喪禮的隔壁鄰居,車行台9線,我還恍入夢中。
學校與書本忘了教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課題,生活像海浪,浪頭去了又來,一波一波,還沒想好上一個海浪到底怎麼過的,下一個海浪就到跟前了。
「黎明開始生,很好。」小飽握著方向盤,說。
從死亡,到新生。這是一種如何奇異的過渡。
想起昨天的超級大滿月,我趴在火車車窗前看著月光滿溢的海,一個充滿引力與作用力的夜晚。黎明到來前,我想起胎位不正還堅持居家生產的一家三(bibi、龍珠、拉木東竹),想著,是怎樣的信念讓他們勇往直前,一波一波地前進?
居家生產的陪產第四次,我已完全相信,愛和意念會在有形的空間中流動,它們相互作用,影響甚至扳轉結果。不需要科學驗證,因為屢試不爽。
尚未落地的胎兒也有意志,他會選時間、選位置,所有的為什麼在最後都會有答案,我們只能平心等待、陪伴和經歷。
產前一周最後一次產檢,bibi心情複雜,對肚子生氣。所有條件都不利於居家生產甚至是醫院臀位自然產,當專業與不專業都說,剖腹吧;當全世界都嘗試說服他們放棄原訂計畫。因為胎位不正、因為血液是RH陰性、因為住家(豐田)離醫院太遠、因為是38歲高齡高風險產婦……要如何坦然面對這些聲音,還保有最後的堅定?母親一個決定就可能導致生與死的不同,我們如何不害怕?如何確認居家生產計畫確實是優先選擇,而非一己的執念?
Bibi堅持不剖腹,因為她相信。
因為相信,無所畏懼。
我其實不明白為什麼bibi深信她能夠生,而小孩會平安。
但我知道腦袋可以面對的邏輯真的有限。
藏人龍珠在前幾個清晨出現夢兆,那是綠度母的聲音:請等待到最後一刻。
助產師明秀姐在五分鐘陣痛周期間摸bibi的肚子,感覺到一股氣衝向她:這一胎無論如何,她都該接下。
護理師小紅剛剛好只在這一天休假,而胎兒就挑她剛下小夜班沒多久破水。
我臨時更改決定,參加完告別式當天就回花蓮,我記得那股早點回花蓮的直覺,沒有為什麼。
大家都趕來了。黎明以前,到醫院照超音波,最後一次確認胎位和胎兒體重,先是誤診胎位轉正,和搞清楚誤診後的一句:「推進開刀房!」
我站在那裡,緩慢接受自己的質疑與怒氣,感受醫療系統的制式思考,這裡訓練我們相信良好的醫療設備先於人本身,並提醒我們評估風險,保守處理。
謝謝半夜從家裡趕來醫院為產婦檢查的醫師,卻不是適合我們的方式。
那一刻,我驀然了解了醫院裡bibi為何會出現不確定的眼神,她害怕的,其實是這個訓練有素的世界。
簽署自動出院後,天亮了,子宮頸才開一指。有人買早餐、有人閒聊,輪流去睡覺,提醒彼此記得休息。
失去規律的陪產日裡,藏有許多珍貴的禮物。例如3歲的拉木東竹,發現眾人焦點都在媽媽和弟弟亙加出生的準備裡,他感到不安。拉著我們的手問:「你還愛我嗎?」
於是,小糖陪拉木東竹唱歌的午後,小隻為拉木東竹即興做的主題曲──消防局之歌,成為美好的印記。
親愛的拉木東竹,你放心,我們不會因為多一個成員就多割分掉一份愛,只是面對你的不安與尖叫,我們時有無所適從。是你讓我們正視到,你對弟弟出生的期待與不安,矛盾又彆扭,如此誠實,告訴我們,3歲有3歲的重量。
然而我也要誠實與你坦承,為了讓媽媽平安順利生產,我們內心確實經常企盼能成功帶離吸引媽媽注意力的你,那是一種認定──你的不穩定也許干擾產程。
如同醫院認定媽媽必須剖腹一樣,保守為上。
是你告訴我們,如何在這個訓練有素的世界,要成為一個不那麼訓練有素的大人,有多麼難。
我們不夠相信你。
我問自己,其實不是不記得,只是生活的海浪迫使我遺忘。關於父親母親,關於家。關於愛與被愛,關於自己也許被否定的童年。
所以你錯過了這一段。我說給你聽。一個關於呼吸與愛的故事。
自破水後已將近快20個小時,亙加還在肚子裡喬位置,明秀姐每次聽胎音的位置都不一樣,她說:「這寶寶一定很努力。」
Bibi的陣痛愈來愈頻繁,她想睡覺,我們也累了,強撐著眼皮手握著手,在每次陣痛來臨前,提醒她,認真呼吸。深深吸一口這個世界供給我們的氧氣,然後:「嗚──」細細長長地吐出來。
拉木東竹在這個時刻醒了,歐陽在客廳陪他玩,產房裡剩下龍珠與我,一左一右陪著bibi。我對這時候的產房,印象特別深刻。
拉木東竹你知道嗎?你和弟弟亙加能出生,是因為你的爸爸媽媽,非常相愛。
bibi開始必須叫出聲才有辦法釋放疼痛,我看見龍珠捧著bibi的臉,很近很近,那是捨不得、想親吻的眼神。「龍珠,你可以親她,這種時刻,請不要顧忌什麼,讓她知道你的愛。」因為這樣,陣痛來臨時,龍珠就會親吻bibi。愈是疼痛辛苦、愈該放手宣告愛。夜間11點,柔和的愛情和親情充斥整個房間,bibi大喊:「爸爸,我好痛!」龍珠給予回應。我們撐著、陪著,等陣痛的海浪過去,產程在這個時候加速了,我們卻不知道。
拉木東竹,是這樣堅烈的吻合才有了你和弟弟,請你不要懷疑。
然而強烈的疼痛會撕扯意志,長久的疲勞會扒掉專注力。
我的記憶也模糊了,記不很清楚每個細節。以至於每次陣痛一過我們就必須閉目小憩。
抬起頭的時候,看見龍珠充滿血絲的眼睛,歐陽在這個時候進來了。
換龍珠坐到對面的單人床上休息,因為換到對面的關係,那角度正好可以看見bibi的產道口。
「呃!那個白白的東西是什麼?」龍珠問我們。
我和歐陽面面相覷,我俯身探視,bibi的產道口,真的有白白皺皺的東西。
「不會是腳吧?」龍珠說。
我們都,完全清醒了!
我出房門,穿梭在通道與樓梯間,一個一個叫醒,最後是助產師明秀姐和護理師小紅。歐陽到客廳叫醒地上的阿倫,讓阿倫叔叔帶你去散步。那時已幾近午夜,我知道,關鍵的時刻來了,亙加準備好,就看我們怎麼接他了。
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何謂「臀位接生」。胎位原來除了頭下腳上的正位,還有臀位、斜位、橫位……因胎位不正,下午明秀姐特意給我們這些門外漢看了臀位接生的影片,最好的狀況是亙加的屁股先下來。若是一隻腳先下來,另一隻腳可能卡在產道裡,造成生產障礙,胎兒可能因此骨折或死亡。
然後我們就走進電影裡了,那些你以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生命裡的故事。
沒錯,龍珠看見的那白白的東西就是亙迦的腳,一隻腳先出來了。明秀姐看到腳時,心一涼(但我們是門外漢,沒感覺),立刻要我們先準備好車子,以便隨時趕赴醫院。她抓好一隻腳,戴好無菌手套的手,進入bibi的產道找亙迦另一隻腳,兩腳要一起出來,才好繼續。
Bibi的叫喊令人心碎,沒有麻醉,被一個成人的手伸進身體裡搜索,一定很痛、很痛。綠度母的心咒一遍又一遍地放頌,小隻讀著生產禱詞,好多人扶著bibi,撐著她,與她渡過一個又一個的疼痛高峰。
到現在,我回想那短暫的一小時,還覺得不可思議。一段未知的旅程,需要穿越一道又一道重重的門,那不是光有力氣和熱情就可以通過的,門需要永結同心才能打開。一旦打開,光輝璀璨,然後又是一道重重的門。
明秀姐找到腳了,如同下午播放的影片,我們眼睜睜看著她兩手拉著亙加的一雙腳小心緩慢地扭轉,協助他出生。屁股於是出來了,下半身都是紫色的,我沒見過紫色的嬰孩。
但我們沒時間去理會,因為每一丁點一吋的出生都伴隨著母親撕裂的疼痛,吶喊是為了釋放痛楚,決定去愛了,往前走,沒有退路。
叫喊超乎想像的瘋狂,我們忘了時間,傾盡所有專心與祝福,如果痛楚可以分擔。
亙加壯壯的身體出來了,好的,接下來是肩膀。拉木東竹你知道嗎?就和弟弟一樣,你的身體,你身上每一個關節和臂膀,都是媽媽拼了命去擴張與收縮才誕生的啊。
龍珠在bibi身後支撐,他專心地念著心咒;明秀姐溫柔堅定地精神喊話;小隻的生產禱詞在這個時刻分外清晰。
「拋開妳的焦慮/無須懷疑/很快的妳就會說這不過是昨日的勞苦……」
Bibi採蹲姿生產,肩膀出來了,但她的腳已經用力過度而抽筋了。
還有頭啊!bibi不要放棄,撐過去!好多好多的聲音喊著。
臀位自然產最大的風險在於胎頭要出來時,容易卡在孕婦恥骨與薦骨之間的通道,造成胎兒死亡。剩最後一道門了,難道還過不去嗎?
Bibi說,那時候,她真的有後悔的感覺,這痛太密集太尖銳,為什麼要居家生
產?
是大家的加油打氣讓她把亙加的頭生出來,天青亙加,你好,我們看見你了。
我以為bibi耗盡氣力,但沒有,她看著小小紫色的亙加,喊著他的名字。
因為寶寶沒有呼吸。
拉木東竹,你媽媽深深呼吸了千百次才把弟弟生下來,但他卻不會呼吸。
沒有人把注意力放在bibi身上,所有人都看向眼睛緊閉的亙加。
我不可置信於小亙加的無聲無息,助產師明秀姐用一隻食指就能壓他的心臟,護理師小紅使用羊水抽吸器不停抽吸,看著小紅脹紅的臉,她不能說話,她奮力吸著,用她的呼吸抽出小亙加梗在呼吸道裡的羊水和黏液,如同奔向終點線的衝刺。
更高度、更密集的齊聲呼喊,用我們各自急切的語言與意志,希望膨脹,幾乎撐破了整個房間,時間還重要嗎?我們熱烈地對紫色的亙加喊著:「我們愛你,請你呼吸、請你醒來、請你睜開眼睛,看看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不要再拍了,拿氧氣筒來!」助產師明秀姐大吼,小糖立馬放下手中的錄影機,供給亙迦更多氧氣。
我從來沒有,感受到一群人如此集中意念去推動、祈禱一個人的甦醒。千呼萬喚。
因為我們會呼吸、因為我們歡迎他來到這個世界。
那一瞬間,我確實感受到眼淚奪眶的衝動。
不是因為一切努力轉眼成空、不是因為千辛萬苦,而是一個收縮膨脹的希望,由眾人集結能量,再累再痛苦也願意。
紫色的小亙加一點一點、開始有了輕輕的咳嗽,然後有了嗯哼的聲音,間雜在我們不止歇的加油聲中。小亙加的咳嗽聲慢慢清晰,眼睛一點一點打開,然後、然後,如同一個剛剛甦醒、反應緩慢的生命,他愣了一下,發出幾個細碎的聲音,接著,哇哇大哭。
拉木東竹,你的弟弟是這麼醒的。正式宣告出生。
媽媽生胎盤生了足足一小時,臍帶很粗、胎盤異常大(多了一個腹胎盤),我累到一點也不想洗它,泡在鍋子裡想著明早再說吧。
小紅在媽媽生完幾乎虛脫了,謝天謝地,母子均安,連合照都不想拍只想回家休息(壓驚)。
我佩服歐陽的平靜和意志力,與bibi說,這次居家生產,全程與她同在、心緒未曾飄移的人,是歐陽。
阿倫叔叔陪你散步回到產房的時候,產程已結束,爸爸剪下了弟弟連結媽媽的臍帶,我們溫馨地迎接你,告訴你,他是一個獨立的新生命。
你趴在小小的弟弟旁邊,閃著大眼睛,喜孜孜不停看著。
明秀姐和爸爸一起幫弟弟用麻油擦澡,著裝,然後秤重。3300g,嗯,怎麼說呢?如果一開始就知道這麼重、腳又先出來,就不會居家生產了。(明秀姐在接生時甚至忘了bibi特殊的血型)
一場手牽手的大冒險,經歷重重關卡,最後一道門打開,一條悠緩深長的河。
那條河叫生活,溫暖可親、瑣碎繁複。
例如弟弟出生後要送醫院抽血;例如醫院堅持媽媽一定要親臨醫院才配予特殊血型該施打的針,即便剛生產完;例如爸爸要幫忙媽媽要坐月子,兼帶兩個小孩;例如坐完月子還得再搬一次家。
驚心動魄的情節眨眼即逝,細水長流的日子,才是活著的珍珠。
拉木東竹,這世界不如我們預期中美好單純,也有太多艱辛的拉扯,可是,這世界確實藏有超乎預期的美麗,細碎繽紛,在作夢都想不到的角落裡。
我們沒在豐田家裡生,但廚房總會自動出現張羅飯菜的朋友;叔叔們撐著惺忪的眼睛和發脹的腦袋,三番兩次抱著你去消防局看你喜歡的消防車;在生產平安結束後,開始莫名奇妙、陸陸續續出現帶著新生兒用品和食物的叔叔阿姨們……
當每個人都願意不嫌麻煩多掏拾一些自己,當每個人都贈予光亮。
滿月光華依舊會灑落大海、太陽依舊會從山坳之口升上來,每天每天,都有新事物發生。
我從殯儀館移轉到產房,默默吸納這些路上流變的生命風景,然後吐出。
忽然覺得,這個世界對我們真好。
它所給予的痛與考驗、討厭與喜歡,其實是提醒我們去愛。
回家路上,轉進那個路口前,小飽按慣例都會繞過隔壁正舉辦喪禮的鄰居。亙加出生後,第一次,有了經過的勇氣,車行經鄰居家門前,如尋常往日。
生與死皆一,無需閃避,無所畏懼。
這些細微的抉擇,會在路口清楚浮現,那些隱匿幽微的光線,在胸口上忽隱忽現,逆風也能飛翔──帶領我們穿越無常與有常的人生,帶領我們知悉這世界的希望與彈性。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產後兩天,月亮都很美,面朝大海的時候,說謝謝,一切的痛苦難安。
只要我們願意。
By虫阿姨&陪產團隊(歐陽、小瑩、小紅、阿倫、小飽、小糖、小隻)
1 留言
kaco.lekal
12/11/2018 10:42 下午
生與死,愛與意志
回覆
刪除
回覆
回覆
新增留言
載入更多…
關於作者
劉崇鳳
演講/邀稿 E-MAIL:milkhusdgto@gmail.com
抽屜
身體
120
時光寶盒
89
行旅
48
家
45
思辨
26
知音集
11
歲歲
2025
18
2024
21
2023
27
2022
43
2021
47
2020
70
2019
61
2018
61
2017
51
2016
39
2015
28
2014
36
2013
21
2012
36
2011
29
2010
4
搜尋此網誌
社群媒體
技術提供:Blogger
1 留言
生與死,愛與意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