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聽古典樂的。
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因為不懂。

從前覺得那種高雅的東西距離自己很遙遠。
這麼喜歡登山,卻高攀不起古典樂。

今天第一次正式去聽古典音樂會,竟然是在美濃。
宣講堂,上一次在這裡是跟舜文一起同台聊返鄉。
《回家種田》新書分享會。
那時大膽邀請剛回台灣的宗言,以小提琴為新書演奏一曲〈美濃調〉。
因是外婆過去常哼的山歌,
當天媽媽聽到美濃調想起外婆,幾乎落淚。
我帶著媽媽去找宗言道謝,
宗言笑說:「這裡蠻適合演奏的,有點像教堂。」

天知道,一個颱風把原定母樹林的古典音樂會吹到了宣講堂內。
這天我跟小飽「回」來這裡聽古典樂。
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的〈春〉、〈夏〉,
第一次,我從琴聲中聽見季節,也聽見琴師的情感流動。
鋼琴師郁柔有雙會說話的大眼睛,我喜歡看她身體隨音符震動的樣子。
若不是她的樂意積極,不會有這一場音樂會。
小提琴的音色相當出色,
但只要仔細聽,就能感受到鋼琴的溫潤。

回家以後,上網查了「蕭泰然」,
集鋼琴、指揮、作曲家於一身的台灣音樂家。我想認識他。
為著那一曲〈只為了你〉真的好好聽。
這也是我第一次,用youtube放古典樂作背景音樂敲字。

於是我又在這裡看宗言拉琴。又是一曲〈美濃調〉。

原來,古典樂是這樣啊。
原來古典樂也可以很台灣。
聽著〈望春風〉,想起這是阿媽生前愛聽的歌,
鼻子就酸酸的了。和媽媽聽〈美濃調〉想外婆一樣。

郁柔,謝謝妳的積極與認真,
邀請宗言成就這場農村教堂音樂會。
不然,農村的人哪時才聽古典樂呢?
宗言,旅居德國12載,謝謝你回來台灣,
把古典樂帶給我們。

第一次聽到隔壁的小飽那麼大聲喊「安可!」
非常新鮮!

會後,大家一起和表演者合照,
明明是古典音樂會,卻為了反送中握拳大喊:
「香港香港香港」、「加油加油加油!」
讓人莞爾一笑。
喜歡這樣可愛的農村古典音樂會,
我滿心感激。

回家路上,小飽說若能在母樹林裡聽韋瓦第的四季,不知會怎樣?
欸,雨日的教堂中聽鋼琴與小提琴的合奏,也很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