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們自山上(高雄桃源國中)搭車來美濃的這兩日,負責教授農業的小飽老師辛勤地準備著:整理場地、採收、備餡料、揉麵糰、聯繫餐廳……想著你們快畢業了,難得出部落,第一次到美濃這客家小鎮,他要結合自身務農和做麵包的本事,帶給你們新的體驗。

    所以他和學校提出,在校長和老師們的支持下,一齊開辦這次校外教學之旅。

    明知布農族的飲食習慣,小飽還是要找美濃新住民開設的無菜單料理餐廳合作,在你們到來前一日,先行開一小時多的車到學校,採收你們這學期種的作物:苦瓜、香菜、長豆、空心菜、玉米……帶至餐廳做食材,搭配他自身在美濃甫收割的一期稻作,請主廚芳姊為你們設計,充滿創意和美感的一餐。

    「這次我們要去的,是一間很有氣質的餐廳。」、「我知道你們很餓,但試著吃慢一點,仔細品嘗……」出發前,幾位老師循循善誘。在你們走進餐廳後,端端正正坐在桌前,我看見你們的驚奇與適應。

    第一小杯火龍果醋端上桌,「等、等……等一下!」我還沒說完,幾個男生已一口飲盡,這些傢伙……有人的臉緊縮成一團了,我哈哈大笑:「太酸了齁?」

    前菜端上來,「老師,有飯嗎?」男孩忍不住問。「等一下會有。看,你們種的長豆!」我指著前菜,在你們奇異的眼神中感覺。顯然,這份量對你們來說太少也太美了。

    「有肉嗎?」對面的阿穌嵐老師問。「有。」我笑了。隔壁的小飽與校長聊課程;我則問起阿蘇嵐的返鄉生活與原住民狩獵文化。二十位布農族孩子在這裡,身上留存著濃濃的部落生活味,在家鄉桃源,從土地到餐桌是常態,到這裡,卻被完全不同的呈現方式刺激著。前菜過後,是稍早小飽帶你們做麵包時,一起烤好的迷迭香佛卡夏。佐餐廳的南瓜玉米濃湯,迷迭香和玉米是你們種的,佛卡夏是小飽老師加碼做的,一整盤佛卡夏在湯點還沒來得及送上前,就被吃個精光……「等濃湯來沾著吃。」小飽說,趕緊再多切幾片給你們。

    「這湯少一味……」有學生說。「肉嗎?」我噗哧了。鮮蝦蒸蛋上場時,「有蝦!」我說。「蝦不算肉。」學生說。這樣反覆肉來肉去之間,你們吃飯的速度真的變慢了,慢食間等著米飯,想不到是壽司登場。




    你們憋著等米飯,好不容易等到──竟然是:三、個、壽、司!

    「昨天夜裡洗小飽種的米時,感覺到水是軟的、米也是軟的,亮晶晶的米就像baby一樣,真的很感動……」待過日本二十年的主廚芳姊對食材敏感,她捏好每一個壽司,在上菜前分享接觸新米的心得。你們聽得一愣一愣,似乎就原諒了三個壽司。「猜猜看壽司旁邊的菜是什麼?」芳姊問。「空心菜!」有人一吃便答。「對,你們種的!」校長和老師們都面帶微笑。

    空心菜用自製蝦米XO醬拌炒,「這菜好吃!」我聽見男孩呢喃,第一次聽你們說菜好吃,非關肉。「米真的很好吃欸……」這回沒有人再將壽司一口吞下了。

    對農夫(小飽老師)而言,這樣就值得了。

    而當最後,苦瓜燉豬肉上來後,你們一小口一小口吃肉的滿足神情,真的很美很美。

    部落的孩子,也許從沒機會經驗,仔細品嘗一頓無菜單料理的用心。當然,吃飯還是自在痛快得好(其實你們需要的不是精緻壽司,而是飯桶……),「我想這種經驗一次就夠了。」我邊吃邊笑,跟小飽說。看著你們適應、衝撞與學習,我們也隨你們各種出其不意的反應上下起伏,餐會之所以精彩,不只是天然食材和料理技術,更多是率直與這一餐對話的你們。「老師,這杯子要怎麼拿?」你拿著高腳杯問我,在我來不及回答的下一秒鐘,把杯子裡的紅茶倒入水杯中,仰天一飲而盡……

    唉,實在是,太可愛了啊!



畢業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