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忘了怎麼認識旨价的,多年來我們一直僅止於網路通聯。
若非為了山。
幾年前,為了去日本登山,因緣際會聯繫上旨价,我們聽聞過彼此,但未曾謀面。旨价聽說我們要去日本爬槍岳劍岳穗高岳,熱心引薦了日本友人給我認識,說,他可以當你們的留守喔。
呃,可是我完全不認識這位朋友,就這樣請一個日本人當留守會不會太冒昧了點?
不會不會,他也是愛山之人,熟悉日本境內的山,這遠比找台灣朋友作留守來得適切吧。
所以,日本朋友就成為我們的留守了。一直記得在日本電話亭中打電話給這位好心的陌生人的戰戰兢兢,素未謀面,卻願為不相識的台灣山友做長程縱走的留守。
我是這樣記住旨价的。
去年,在台灣山岳上讀到旨价介紹日本屋久島森林的文字,正逢要去屋久島登山旅行,我嘗試聯繫他,卻因他在山上做研究而未果。
日前他傳訊來,說惦記著當時未能即時聯繫上,最近寫好一本半科普的書要出版了,請問學姊會有興趣嗎?他想寄給我。
老實說,我看到”科普”二字時,心有退卻。知道自己不是科普人,雖喜歡自然,那些充滿學名和知識論的專書我沒一本耐得住性子去讀,我有興趣嗎?
可是,是旨价寫的書欸,所以要看啊。事實上我連他研究對象是什麼都搞不清楚,但是,我要看。儘管科普二字讓自己後退了幾步(我劉崇鳳欸,哪是這圈子的~),心口不一我還是給了他地址和電話。
只記得被這學弟認真對待的溫暖,隨後便忘了這件事。
直到日前收到書。
那是一本厚重的書,《通往世界的植物──台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老天,是高山植物啊!夾有一張簡短的信箋,旨价人在國外,明明可以寄書了事,其朋友仍是代為手寫問候,我不可置信於這樣的溫度。
封面有美麗的手繪植物的身影,一張彩色手繪書籤掉了出來:「在冰河的往復之中,台灣高山迎接他方的旅者,創生自己的後代,留下了獨一無二的歷史。」
我只是,坐在那裡怔怔看著這些物事,台灣高山的溫度與色彩翩然到來。這才知道旨价研究的是台灣高山植物,並從此一頭栽進探尋全球山地植物多樣性的起源。
是的,我文組的,我不是科普人,但為什麼這一本書來到跟前,隨意翻閱的同時我便感受到人類之於自然世界的熱愛呢?研究者在山裡時常對著空蕩蕩的野地喃喃自語,耗盡青春也無怨無悔,高山植物是那麼冷門,一次次負重走向祂們,長時間滯留深山裡,為什麼?
「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樣,在介紹台灣的高寒植物相時,會不經意著重在形式上的特色,像特有種的數量,或植物美豔的外表。但台灣的高寒生態系,有一份十分特別的生物地理學底蘊,光想像著山薰香必須擁有多少的『幸運』才能抵達台灣,就足以讓我覺得台灣的高山有多麼不可思議……」
我捧著這萬言書,明白為什麼旨价要把書寄給我,那是一樣的熱愛,一樣的深情,之於台灣高山無可救藥的美麗與驚奇。
所以,科普也好、文藝也罷,山有她千萬種風情。我多麼高興在這個早晨遇見以台灣高山植物為主角的專書,它不侷限於這座島嶼,高山植物領我穿越國界與古往今來的時空,也照見山徑上蹲下來凝望花草的自己安靜的側臉。當我站在森林裡仰望拔地而起的冷杉或圓柏,祂們不言不動,默然生長,這深深的凝視不過千年一眨眼,但是啊,那不卑不亢又護守長空的氣味與時序,無時不刻提醒著我,這座島嶼的珍貴與可愛。
真想念山裡的花花草草,彷彿聞到了祂們相互揉合的香氣。
旨价,謝謝你對台灣高山植物的愛,多少年經驗與學識交融,才成就這一本書。沒見過面又如何?我深深感謝,何其有幸,同生在島嶼台灣。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