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施博泰

一、山裡的你

    除了召集人,我誰也不識。

    肥鳥是登山社老學長了,精於各種登山訓練,他要我好好走自己的路數:自然引導、感官開發與心靈守護,放手其他登山事務,沒問題有很多人相伴。

    滷蛋也是多年不見的社團老學長,登山資歷超過三十年的他已完百(完成台灣百岳攀爬),退休後持續推廣登山教育,是召集人的幕後推手,訓練地點便是他所選;「山裏里」創辦人阿泰同是許久未見的社團學弟,早年他常在海外行旅:卡達沙漠、青藏高原、尼泊爾高山……都有他的足跡,樂於訴說探險故事,也為「緊急避難與急迫露宿」課做了諸多準備;Mao與女友Melissa創立「山女孩」部落客品牌傳遞山的訊息,素不相識,Mao卻提供便宿與便車,成了我的引路人,是不是愛爬山的人都有相似的豪爽與細膩?「山系子女」社團的團長采宸,活力四射開辦諸多山間各種活動,影響許多年輕人,為此次「重裝打包與背負系統」的課程指導;「書劍戶外學習中心」的店員禹彤極喜歡溯溪,第二天小雨不停的工寮裡她臨危受命敘說如何理柴與生火須知;總是默默行事不欲人知的副理事長搖擺人,不論何處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低調地支持著這個志願者團隊;甫從中興大學畢業的登山社社員小駱也來參與,天幕之下低低說著將來想從事戶外教育,要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輔導員?最奇怪的就是小溫了,協會創始人之一,明明無法全程參與,卻在第二天晚上自行抵達營地,帶好吃的來看大家,硬是要湊熱鬧……

    出發前,北中南四個小隊便分別在線上開了數次會,自行程介紹到菜單規劃與採買,從登山計畫到裝備維修與添購……爬過山的人都知曉,登山前置作業有多麼繁複細瑣,還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一個分散台灣各處的大團隊!

    好像回到大學社團時代,無論登山資歷深淺,都成為彼此學習的對象,只是不再是學生,這群人身分多樣:消防隊隊員、業務員、搜救培訓講師、戶外用品店店員、單車店長、大學課外活動組組員、心理諮商師、大學畢業生……不是每個人都熟悉彼此,但目標一致:學習加強登山安全的各種方法。

    不過是一個被外找的引導員,卻因此遇見諸多不同的故事與氣息,而我如此迷戀多樣性,每個人的登山經驗不一而足,卻因不同的成長背景與工作訓練,而顯得多采多姿。


三、細雨不歇

    一夜的雨敲打著天幕也擊打領隊意志,說好的清水山還去嗎?肥鳥一夜難眠,坐在滷蛋創意改良還有煙囪的豪華帳棚裡,離地小火爐啪吱啪吱響著,一群指導員開會討論,決定分兩組行動,組一支精良小隊上稜收訊報平安,其餘人等則移師大工寮繼續上課。

    濕氣使寒冷無所不侵,我冷到講話時牙齒不停打顫,手不管拿甚麼都在抖……雨終於在下午的輕量化登山與重裝打包課程中漸歇,一行人開心地跑到松林下,圍一圈上肥鳥的「風險與隊伍管理」課,這課程名稱聽起來就很好睡,他卻將各種意外突發狀況做成牌卡讓大家抽題,分組遊戲的練習竟讓人意猶未盡。

    時代真的不一樣了,過去可能呆坐在室內昏沉一天的登山研習,而今已變得充滿樂趣而富挑戰。若台灣山岳是島民驕傲而豐美的資源,我們有責任與權利習得更多關於山的可親。

    「下一天的雨,有沒有人不想露宿的?不強求,你要願意才去。」挑戰以前,重要的是尊重──尊重環境,也尊重自己。過去訓練多是必然的聽令而行,被丟露宿就被丟,沒得選擇,學習過程中少了自發性探索而不免可惜。

    竟沒有人自動放棄?連失眠一夜的吉米都回心轉意要露宿獨處……一群人像冒險的孩子就要被放飛,在指導員陪伴與確認位置後,各自搭設起個人天幕。單人露宿的目的,是為日後參與山行隊伍若意外落單,能孤身度過一個夜晚,靜候白日到來。

    想起小時候(大學時代)的露宿課,彼時沒人教習如何孤身面對黑暗?恐懼是什麼?獨處為何珍貴?只知有露宿經驗才能晉升,於是我只求通過,不求內容,首次露宿經驗除了認命,沒有太多記憶,身體自動把所有感知都關閉,唯此能越渡黑夜,像是當兵。

    不是這樣子的,置身在莫大的荒野與未知中,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驚動你,若願意敞開去發現,那不見得是恐懼,而可能是無奇或驚奇。

    確認每個人都尋得他安身的角落後,我走出那片林子,任月光灑落一身,看著地上白晃晃的樹影不由得嘆息了:有些關於山的深刻,確實要孤身一人才可能經驗啊......

 

[摘錄2段]

全文─ 2022春季刊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