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是去花蓮半個月,大概太全心全意投入到異地的生活,
回到美濃,有種遠行太久的恍惚感。
取暖是重要的,玩耍是重要的,
相聚是重要的,被愛是重要的。
你知道你們相愛,但若不相聚,你無法得知愛與被愛的火花是甚麼樣子。
異地風景溫暖精彩,因為有你們。
「美濃住久了,空間感會變小:來到花蓮,這裡真的好開闊。」
小飽在台九線上開車時突然若有所感,講得好像不曾在這裡住過一樣。
新移民圈的同溫層是那麼厚,離開那麼久歸來仍恍如昨日,
當年妳居家陪產的寶寶現在已經十歲了,可以支持妳高空跳水,
趴在屋頂上跟妳討論冒險與受傷時那閃著發亮的大眼睛,
妳盯著他,想起當年他在媽媽的肚子裡那麼久都不出來,搞得大家三日無法入眠......
而今他用他的純真與活力予妳,用他乾乾淨淨無比好奇的靈魂淨化妳。
這些人承載著相同的信念相似的價值信仰,我們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交集,
抓魚、跳水、出海、露宿、走溪、草地上舞蹈、學戴資穎打羽球、
一起煮飯洗碗、切蛋糕、做pizza與麵包……
育兒帶小孩是日常,不是甚麼麻煩事,
高興就唱歌、悲傷也要唱。





有線上會議或要線上授課時,妳總借得到一應俱全的場地、穩定的wifi,
他在妳夜間下課後為妳煎個鮮蝦玉米蛋餅;他悄悄沖一壺咖啡上樓敲妳臨時工作室的門;
他端著點心而來她給妳溫暖的擁抱;還有那個她和她聽聞妳來咧嘴而笑或飛奔下樓。

很久以後我才明白,離開並不會失去什麼。只是需要時間沉澱。
我們有獲得,比從前居住在這裡時,更密集且深刻。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道理?某些連結會因你們不忘回返而應生新奇的故事,
孩子都已長大,妳告訴他們山裡跟猴子搶食的故事,
夜深了還沒人捨得去洗澡睡覺。




回到美濃第一個早晨醒來,睜開眼睛,我有一種灰姑娘脫掉玻璃鞋的現實感,
南瓜馬車消失了,伴隨淡淡的惆悵與失落,暑假就這麼結束了。
而,若非歸來美濃,
怎能知曉深耕在地的意義與歸屬感?
怎能蠻攪南方的豔陽與暴雨、正視家族的記憶與疼痛?
小小環山客庄的田野流入眼簾,還未進家門,我們先去繞田。
果然田青都淹死了什麼也沒長起來。
打開家門,廚房的砧板刀柄都發霉、客廳的沙發是霉、房間的包包枕頭也是霉,
憶起過往長途行旅經驗,跟出國沒什麼兩樣。
兩周卻像過了兩個月,那是全心全投入,去愛去參與。
母親曾經來過,因應共有產權問題將前後院裝修整頓了,
任女兒女婿外出,東海岸浸潤滋養。
歸來,看著院落前後的新界線,
我會記得中央山脈的穩靜與太平洋的遼闊,
出入在鬆緩和緊收之間,在心底默默鞠躬──
謝謝花蓮,以及美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