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地理解了動物與人的關係,在飼養之後。

時常登山的我們不乏在山裡遇見野生動物,耕種的鄉居生活也常遇到動物與昆蟲,但在特定場域遇見動物,無論有沒有利害關係,與動物朝夕相處一起生活,和驚鴻一瞥或者追獵,是完全不同的兩碼子事。

(在田裡,利害關係很重要)

(在野外,動物則多為驚喜或狩獵用途)

人類將自身區隔於動植物之外,我們將自己照顧與保護得很好,植物為我們服務,動物多屬於功能性的存在。

養牛是為耕田;養狗是為看家;養雞是為生蛋;養豬羊魚蝦是為供應市場……

生存這件事,之於生命而言,是實際且需近期或長期效益的。

於此,人自認為高動物一等,或覺動物麻煩或髒臭,或覺動物好吃或不好吃。然而人終究有感情、會思考,有些動物養久了,你知悉牠的性情牠的習慣,和人一樣,有牠們的需求和喜好,沒有語言,牠們用吠叫或動作表達牠們的狀態。久了發現,糟糕,沒有牠好像怪怪的,糟糕,跟牠講的話愈來愈多了,我投入了嗎?咦,牠還是一隻動物,但怎麼變成家人了的感覺呢……

自小在公寓中長大,我們家不曾養過貓狗,養魚我根本碰不到、養鳥被貓吃掉,養蠶寶寶,某天早上醒來發現牠莫名死了,稀少或疏離的飼養經驗讓我與動物相當陌生,圖鑑上的蛇蜂猛獸都極具威脅性,於是我看到動物多為無感,如果有感覺,那就是:危險。 

若非涉足登山與戶外教育領域,我想我一輩子都對動物興致缺缺吧。誰想得到我們會養狗?

夏天帶笨狗到花蓮友人家度過一個愉快的暑假。那裡的孩子自小與許多動物一起生活,看到狗他們第一個念頭不是會被追,是「平常」。尋常的存在會讓孩子們懂得觀察應對或與之相處,如同吃飯一般。

因為身邊這些與動物相親的朋友們,我才明白與動物相處的一百種方法。飼主對寵物的疼惜、狩獵者對獵物的尊重、部分人士不時餵養流浪動物的慈悲、以及研究者對研究對象的深情……

一位美濃山腳下的朋友,她家幾乎是一個動物農莊,雞站在屋樑上、鴨鴨搖著屁股、貓狗和平共處(當然磨了很久)羊生了小羊、還有烏龜在池子裡……我其實不知道他們怎麼有這麼多時間照顧動物們,無法出門太久更難以雙雙異地遠行,每回去他家,我總能看到人類對動物的耐心與愛。

我很高興,生命裡有這麼多老師告訴我與動物相處的美妙滋味。笨狗來了之後,親身經驗又有更多箇中滋味。小飽說哎呀不用植什麼晶片啦!走丟就丟啦~~~一副很坦然放想得開的樣子。但偶爾笨尼跑不見久久都沒叫回來,沒見他慌得……終於等到牠跑回來的同時,那喜悅強烈到蓋過了恐懼,抱都來不及了還罵~

今年夏天,我們去花蓮旅居一小段日子後便雙雙去登山,留笨狗在友人家長達半個月,回去接狗時,發現笨尼脖子上多了一個小小的金狗牌,上頭刻了牠的名字以及飼主的電話(也是訂米電話)是友人特意訂製的,據說狗牌還被玩丟找不到,友人竟不死心再訂製了第二個,由他們家的大兒子為笨尼帶上,說這樣如果走丟被人看到了,就會打電話過來囉!「喂,這裡有一隻狗叫萊樂……」

時至今,我看到牠脖子上的狗牌,總能想到朋友的溫暖與體貼,那愛是對動物處境的設想周到,也基於對我們的愛。萊樂從花蓮回來,對孩子多了親切和如實感,我總記得的,小男孩專注為狗掛上名牌的認真神情。

於是我不知不覺變了,動物的存在不一定要功能性用途,多數時刻其實是人類令牠們備感威脅,而與牠們相親了,會出現一種夥伴/家人/孩子的關係,那是狗狗帶給我的,神秘天堂。

 

小飽養狗|友人掛牌|崇鳳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