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平和村租屋一直有漏水的問題,每當陰溼寒冷的冬日到來,身體會因潮濕、霉味、蠹蟲和日漸嚴重的壁癌而有反應,情緒則是益發沮喪低潮。

那年春天,發現主臥房的通舖底下有白蟻,找工人來拆床,找到四個白蟻窩。當時與農場合作經營食堂,我們白天在食堂做內部的木工、彩繪地板、整理空間,晚上回家還得對抗霉味捏著鼻子刮除壁上白蟻爬行的痕跡,重新刷上水泥漆。那時身心俱疲,不願搬家,連帶參加了兩個朋友的告別式,內外交迫,我們過得不是太好。

年底,結束食堂的工作,我和先生想要離開,開始找房子。儘管只住一年、儘管搬家勞身傷神,還是決定改變,因為維持現狀、原地打轉的妥協太痛苦了。神奇地發現只要思緒清明、心境平穩,搬家就不會太焦躁。

把握有平房院落的最後幾天,再多雜務也不忘煮食,在前院吃飯,聽蟲鳴水流,感受夜的清冷明淨。白天,我在前廊木桌前敲字,或在後院洗曬窗簾棉被,銜接前後院的側廊道搭有竹棚架,百香果的奮力生長讓整條走道都變成綠色,穿梭其間我總是充滿朝氣。為了這個有前後院得以俯仰天地的家,我們找了壽豐幾戶好友,煮一桌告別平房的晚餐,大家舉杯,謝謝這居所授予我們的禮物:包含栽種、農務、木工、寫字、烘培、料理……每一項都為生活加分,讓自己變得多元而強壯。

走到後院的園子,香蕉、木瓜和甘蔗已長得比我高,鳳梨還在長大、南瓜剛剛結果、馬鈴薯可以收了、番茄自顧自鑽出土來、四季豆還在發育階段、茄子生了又生、香草愈發茂盛……這些供養我們的作物啊,今年都很有活力呢!轉身問先生:「不會捨不得嗎?」他搖搖頭,因為再種就好了。

那天第一趟家搬完,下車,瞥眼見側廊道旁有白色小花,才發現過去奄奄一息的檸檬樹竟然開花了!這是怎麼回事?當我們起心動念搬遷,一切就開始漸漸平順了起來?

把紙箱都裝滿,埋首在雜物堆裡,灰塵揚起,記憶落下。不再耿耿於懷於漏水的屋牆和壁癌,而看見我們打造這平房院落的痕跡與成果,學會享受變化。

搬進有停車位的樓房,這是個有籃球場的社區,住有不少新移民朋友。新家有四間房間,先生有了想望已久的麵包房,當我們把大烤箱、冰箱和木桌都搬進那房裡,我看見他眼底滿足的閃光,他小心翼翼地把胚布和烤盤一一放到層架上,如同我專心致志擺設我的書房。我們都找到前進的方向,有心中尚未完成的作品,有一個更理想的目標。這是我們的事業,也是各自的熱情所在,作物們儘管沒了,重新再種就好了,種子就在自己的手心裡。

原來不一定非要有院落、有菜園的平房,水泥樓房的社區也能創造美好生活。這一年,我們在自家開起社區麵包店,每週六早上,鄰居帶著購物袋來光顧、孩子捧著保鮮盒來買麵包,大家在客廳中交換生活瑣碎的信息,誰遠行去、誰生病了、誰找房子、誰又生孩子……喧嘩笑語熱鬧了我們的日子,這過去想也想不到的繽紛,我才知曉,美好生活無關乎理想的環境條件,要敢打碎原本的想像,關照現實,現實會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相應──如此平凡,如此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