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是他弄給我吃,從不埋怨,我也已經習以為常了。]

2014.03.02自由花編
---
生活小品文,
捕捉那些輕鬆、簡單、而且稍縱即逝的片刻。
刊登在生活版面,筆名劉小風。
脫離文學,更貼近庶民。

差別在生活版的編輯有權更動標題,

此文刊載標題改為"為他料理一餐飯",
相當直白...
---


 騎車在市場慢行,搜尋各種各樣的食材,腦袋裡流轉著筆記本上的菜單──主動煮一餐給老公吃,對我來說是場大陣仗。

  廚房白癡如我,多少個日子我躲在書房裡敲字,午餐或晚餐時分,他從外頭回來,家裡總是靜悄悄的,他會埋頭就走進廚房張羅。

  書房在廚房隔壁,我無須費力就能聽見拾取鍋碗瓢盆、刀切砧板的聲響。老公的動作很快,我常徘徊在是否要進廚房幫忙的反覆思量間,就度過了備料時分,沒多久他會來敲門:「吃飯了!」

  就這樣,我在鼓勵自己應該下廚幫忙,和覺察內心排拒繁瑣多工的廚房事務間游移不定,然後心虛抱歉地坐上飯桌。我不是一個認真吃飯的人,若不是有個喜愛耕種和甘於煮食的老公,按時吃三餐於我是天方夜譚。

  年假時,入山上了一門與自然獨處的課程,須斷食數日,斷食期間每當我飢餓難耐,總想起老公為我料理一桌菜飯的身影。

  我徘徊在森林裡,強烈思念著老公煮食的一雙手。陽光穿過葉隙,灑落土地,我設想好,下山後要專心吃一頓他做的飯。然後下一餐,由我為他做飯。

  從最簡單的家常菜開始,洋蔥番茄炒蛋、鹹豬肉炒粉豆、蒜炒青菜、烤香腸切片,四菜一湯,應該夠了。

  奇怪的是,不若以往的慌張健忘,因為珍惜自己想完成的事,就算動作慢、不熟悉料理程序,還是可以一件一件慢慢來。首先是食材採買,我繞走市場,想著有什麼還沒有買,不預期看見從容謹慎的自己。

  下午四點半,我走進廚房,開始備料。挑豆子、切洋蔥和蒜末、肉品退冰、打蛋、烤箱預熱……前院的九層塔既然移植了,那到後院拔一把青蔥吧。煮什麼湯好呢?冰箱裡有紫米酒釀,就做酒釀樹薯甜湯。

  樹薯是老公種的、A菜是朋友種的、鹹豬肉是媽媽做的、香腸是房東阿姨送的,米呢?在花蓮生活的好處是:總有朋友在種米。這米是附近有機農場手工日曬的米,日前結婚宴客拿來送客用的囍米。拆開囍米,白花花的米粒如小瀑布般倒進鍋內,削好伯母種的地瓜,按下飯鍋,在電鍋滾米水的聲響間把番茄切丁,感覺生活的溫度。

  因為是真心想做的,因為是對自己的期待,把姿態放低,就這樣走入過去習慣排拒的麻煩裡。當第一道菜把鍋底炒得焦黃時,冷靜洗鍋,繼續下一道菜。不知不覺,我在煮食的行為裡感到滿足,不知道好不好吃,但煮得平靜而開心。還打電話問好友,要不要來家裡一起吃飯。

  老公回來時,正要炒最後一道菜,他幫我把烤箱裡的香腸切片,端上飯桌。我將香蕉斜切,挖取一匙姊姊自製的鳳梨果醬做沾醬,洗了幾顆青棗當飯後水果。

  一桌難能可貴的家常便飯,成功溫暖了老公的胃。朋友驚嘆:「妳這是久病成良醫啊!」

  只是轉念珍惜爐台前的身影,謝謝男人任勞任怨地煮飯給不認真吃飯的女人吃,耕種和煮食是他帶給我最大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