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拍的,向陽森林]


搬來壽豐生活,已經第三年了。
這三年,我們時常帶朋友上山,
除了自己生性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熱情、有活力、有幹勁,
也是因為爬山到後來,發現我們其實喜歡慢行的模式,
而花蓮的朋友們,很適合一起上山。

他們與我們孰悉的山社夥伴不同,
儘管沒有山野能力,
卻常常對山有更豐富的感悟,與自然的互動比較深刻,
為荒原裡不起眼的花草駐足、對動植物細膩的觀察、
對大樹理所當然的擁抱,
在山裡歌唱、跳舞、做瑜珈,更甚者願五體投地。
那對我和小飽而言,不啻打開了另一副五官,
可以聽見山的另一層聲音,不同於以往我們的訓練。
很舒服、很寧靜。

然而連續帶朋友爬山兩年多,也有疲累的時候,
因為在山裡要cover、照顧的對象較多,
山下實際要張羅的細節、公文、裝備調借有時繁瑣堆疊到讓人暴走,
我才發現心靈和身體的同行者不一樣,
然而我總是想著,非得二擇一不可嗎?

現實是,我已經從身心的狀態了解到,
這是需要休息、不帶人爬山的一年。
內裡某部分渴望在山裡獨自照顧自己,充飽電再出發。
然則每當遇到朋友說:「好想去爬山喔~
或者有朋友在盧的時候,我總難以誠實說出,
累了,現在可以不要帶人上山嗎?
面對他者入山的渴望,因為認同,捨不得漠視,
於是我把自己入山的渴望擺在後面,永遠追趕不上。

小飽比我誠實、也比我直接,他帶朋友爬山多數時候是因為我要求,
久了,他覺得自己像是非志願型的義工,走往嘉明湖的路上,
他歪著頭問我:「爬山有什麼好玩?」
聽見這句話的時候,我才明白,他已經走不出樂趣何在,
因為他不是為自己而走。
我啼笑皆非,又在理解後有些心疼。

這一年,我們想專心帶自己去爬山。
或者,找到差不多能力的夥伴偕行。
先滿足自我的需求,才有辦法找到帶新手上山的熱情。

會想到這些,是因為好多曾一起上山的朋友們總是跟我們道謝,
說:「謝謝你們帶我爬山。」
謝謝這些謝謝,謝得多了,我才發現我們真正需要的,
也許是實質行程上的分擔。或者,更明確的位置。
如果可以,小飽帶人上山會是一份工作;
如果可以,我想專心帶自己去爬山了。


p.s
終於整理出這些心緒,更清楚自己該怎麼做。
能誠實擁抱這些矛盾掙扎這些難言之隱,
要謝謝一直沉默做事的小飽,一路的相挺與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