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林倩如





摘文:

不管是台東都蘭小客棧或花蓮新城七星潭貧窮背包旅舍、美崙大王菜舖子、壽豐小村六戶,至迄今搬回老家美濃寫作務農兼任自然引導員,無論生活介面如何座落,「書寫作為重要物件,一直沒有變。最大動機在瞭解自己,與外界的深刻對話,對我極為重要。一次次面對自己,像給自己交代,無關乎文學性,少為文學性而寫。」她坦言,少時流浪情懷,著迷於嶄新的風景、故事,總看向光明、美好的一面,迴避苦澀的部份,後來才逐漸體悟到生命歷程即使黑暗面亦有價值,帶來成長值得珍惜。

過去跟著山社學長姐走,自認僅擅長行進,頂多熱絡氣氛,不時質疑自己真的喜歡嗎?自主開隊迎來責任,終究踩踏實證屬於自己的節奏,一如書寫出個人的風格。不過,曠野詩意之外,下山現實仍是人類永無止境的欲求,「能自由自在走自己的路,並非理所當然,這也是山教導我的事。我只是很喜歡人在自然裡生活的交會,關注將這些生命經驗化為寫作材料。但從來不是為了寫而走,而是一邊走一邊寫。」寫字的人雖然貪戀切身經歷,面對大自然,唯有謙順呼應生命自有安排的線索。


20世紀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留下名言「因為山就在那裡」,她則說山就在心裡,海拔降低了,離家近了,返回幼年第一次爬山記憶的起點─壽山,卻走得更深了。繼而攀樹,風中聽到樹婆婆古老的嗓音,感知力大爆炸。「感應到樹、火的靈魂,體驗過萬物有靈如此動人,卻小心翼翼不敢與人分享。對於非科學互動經驗我們依舊缺乏信心,不免恐懼並加以否認。現在敢說出來了,因為保持柔軟開放被山陪伴,就是最適合我的方式。爬山跟書寫一樣,最終目的地在更接近自己、連結起世界系統。」專心發揮覺察,摧毀舊日無知復重生,承接更完整的自己,這種快樂的無窮探索,是比登頂愈加至高無上的感動。




全文:
【秘讀自然】山,未曾遠離的召喚──劉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