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我到園子裡採番茄──橙蜜香小番茄,高雄美濃冬日農地的寵兒,說是大明星也不為過,因經濟價值高,成為諸多農戶冬季的主要收入來源。

    小飽這兩年也開始種番茄,只種不賣,純自家用。只是農婦如我體質虛寒不吃番茄,農夫小飽也不偏愛水果,那我們根本是種開心的,少少三排,卻也得三不五時就採,不然浪費呀,落果滿地。

    好在父母親和朋友喜歡,我願為他們而採。我喜愛番茄綠色枝條和蒂頭的清香,常採得兩手套綠糊糊的,然後一袋袋載回去分裝。包裝時想著:這顆顆晶亮的橘黃色果實啊,若能為他者帶來歡喜驚奇,便充滿力量。

    這天下午,我因工作需到台東山上友人家一趟。這戶人家有點特殊,他們不是素食者,卻從不買肉。多數食物靠採集野菜和漁獵而來。這是他們的能力、他們的選擇。他們不種稻,我們常用自家耕種的米,和他們換魚和肉。

    我知道小番茄不會是山上採集的對象,孩子們應不常吃番茄。只想多採一點,好讓朋友感覺豐盛。我喜歡自己這樣,採收不是為買賣出貨,而是傳遞土地與人連結的豐美。



    採了滿滿一大袋,才發現時間走得太快,我還沒打包,火車會趕不上……我才不管咧,傳訊向朋友告知我將延遲抵達。在廚房把新鮮透亮的番茄倒出來挑選,壞了的留作堆肥、青一點的留煮番茄醬,其餘的留給朋友,找回收紙袋裝好,再取一罐前日熬煮的番茄醬──花上一個工作天打汁、熬煮、消毒與裝瓶,幾公斤的番茄才熬煮成三四瓶番茄醬。裝盛的瓶子,是去年山上的男主人來美濃送我的,那時裡頭是他們自己曬好的葡萄乾。更早以前,這瓶子是男主人朋友自製的堅果醬。從堅果醬、葡萄乾、到番茄醬,轉換了三組不同手作人的手藝與心意,而今這玻璃瓶又要回到他們手上,故事就這麼被拉出來了。

    於是當夜台東山上,我在昏暗的燈下遞交給他們。「這什麼?」男主人問。「番茄醬。」我笑著,女主人把回收紙袋打開──「啊,小番茄!」笑容在她的臉上漾開,即刻拾起一顆小番茄向她懷抱中幾個月大的女兒:「看,是番茄呢!」橙蜜香小番茄,真的在這戶人家掀起小小的波浪,小學的西西閃著晶亮的眼睛,五歲大的小米在屋裡蹦蹦亂跳,拿幾顆起來吃,我就這麼看見,在美濃隨處可見的常態風景,在這裡是那麼珍貴稀有。無人議論番茄應該多大多漂亮,他們鍾愛這全部的贈予。

    「那番茄醬拌麵,真的好好吃!」兩天後我們工作歸來,女主人興奮地告訴我。孩子一見我就說番茄,酸甜的滋味迴盪在她們舌尖。清早他們用麵包沾番茄醬吃,朋友再分享給朋友,「這就是我們家的番茄大使!」他們煞有其事這麼介紹我。一幫人笑開,用麵包片搜刮番茄醬,最後到底是吃麵包還是吃番茄醬,誰也分不清。

    橙蜜香小番茄帶給我的驕傲與滿足,已遠遠超出我所被告知與建言的:「有機小番茄,一斤一百二十元,一箱五斤就六百元了欸,利潤真的很好……」利潤是重要的,但我更渴望生命的未知與反饋滋養我的。每當我在園子裡採番茄、撿番茄;每當番茄汁在鍋裡冒著泡泡,我便會想起相互贈予的笑容,那滋味,才是現代社會人們失傳已久的,真正的寶藏。

    自台東返回高雄美濃家隔日,小飽跟我說他收到一個冷凍包裹,是漁獲,來自台東。







刊載於微笑台灣旅人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