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菜色再家常不過,燉了老蘿蔔雞湯和高麗菜封、用園子裡的番茄炒了雞蛋、還摘取一些地瓜的嫩葉,用兩種最簡單的煮法:川燙以及清炒!

    在日本北海道的一戶農家中,台灣家常小菜和客家菜,就這麼上桌。



    小飽以手揉麵製作兩款麵包:其一使用農家自產的蜂蜜和米磨成的米粉,做成「蜂蜜米麵包」;其二挖了農園裡的馬鈴薯,摘了些彩椒,做成「馬鈴薯田園麵包」。切薄片排列於木盤之上,端出時煞有氣勢,「ああ──!」,日本朋友無不驚嘆,看向餐桌的眼神晶亮晶亮地。



    過去曾於義大利餐廳主廚的牧野先生也不是蓋的,他自海邊帶了新鮮螃蟹來,「海鮮蟹黃義大利麵」的製程費工,其奶油、鹽巴、香料都嚴格揀選,那香氣啊,讓整個客廳聞起來輕飄飄的……另還用友人獵取的山豬肉,做一道「碳烤山豬排」,份量不多,簡約的擺盤卻美得讓人捨不得離開眼睛。





    主人下島先生呢,精於廚藝的他,今日公休,把舞台讓給兩位台灣朋友。輕鬆自在地,他還是出了澎派的七彩生菜沙拉(畢竟農園應有盡有)、鮮碾米煮了白飯、並拿出自製酵素入氣泡水,當然,也少不了紅酒啦!


    我和小飽不會日文,而除了下島先生懂一點英文,在場的人都不會說英文,這是一場完全用食物溝通的料理大集會。英日文不通是吧?沒關係啊,我唱歌!端出老蘿蔔雞湯和高麗菜封前,不知哪來的勇氣,開飯前我唱了三首歌給大家:一首中文謝飯歌、一首台語感謝歌,還有一曲客家童謠,用蹩腳的英文向下島先生解釋,最後一曲「揚葉仔飛回來」是家鄉高雄美濃為了保護森林裡的蝴蝶(反水庫運動),為孩子們寫的歌。

    那是非常、非常滿足的感覺。我發現,人們能從音符和食物中清楚接收到我台灣的母文化,聽不懂歌詞有甚麼關係?他們能感覺旋律;不知道那是甚麼菜有甚麼關係呢?他們會用舌頭品嘗。當一桌菜餚,在在呼應著友善農業、食物主權、職人精神,這麼明明白白呈現在你面前,你不可能不感動。一個鄉下平凡人家的聚會,卻逼逼啵啵碰撞出驚人的火花。坐在其間享用晚餐,隔壁女孩拿一張白紙用畫畫和漢字與我溝通……他們好喜歡喝老蘿蔔雞湯,不停細問老蘿蔔如何製作。也才發現原來這裡的人竟不知地瓜葉可以吃(他們只吃地瓜)……這可是台灣縱貫古今再尋常不過的平民小菜了啊!



    於是,飯後我們會交換歌謠就一點也不奇怪了,一曲接一曲的日本歌換一曲接一曲的台灣歌,我們從童謠「醜小鴨」唱到歐陽菲菲「感恩的心」,他們的歌曲竟也有幾首我們能順口哼上的,一旦對上,兩邊都拍手大笑,好開心、好好玩喔!

    走出家屋,星子滿天。月亮從稜線上升起,大片捲雲如極光漫散整片天空。今夕何夕,小飽站在星星底下仰望,星空比以往見到的更深邃、更安靜,遠處錐狀的杉木林黑影錯落,「跟小時候聖誕卡片上的圖案一樣……」我喃喃。一群人陸陸續續走出院子,下島先生拿著一支長長的棍棒交給小飽,牧野先生慎重地把一顆西瓜(當然也是農園採的)放在前頭不遠處,他們曚起小飽的眼,告知「曚眼打西瓜」的遊戲規則……說這日本傳統喔,跟你說喔,西瓜沒打破之前,不准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