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小時候我吃麵包,想都沒想過麵包是小麥做的,也不知道小麥是什麼。

    三十年以後,當小飽在花蓮租屋前的白牆上,畫下兩支藍色麥穗時,我才深深記下了,小麥長什麼樣子──當然,我知道成熟的麥穗是金黃色的。

    小飽做麵包,基本上是個意外;開始賣麵包,也是天外飛來一筆。那時要不是朋友不停鼓吹慫恿,我們根本沒想過要賣「小飽麵包」。

    從店家寄賣、到跑農夫市集、到為餐廳備貨、到自家販售,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其實小飽麵包一直都小小製作,一點不誇張。

    一直記得的,最初開始販售小飽麵包,是六份。忘了什麼口味的麵包,總之非常緊張,多害怕賣不完啊……早上十一點送麵包到店家(寄賣),到下午三點開始坐立難安,如果沒賣完怎麼辦?直到店家夥計來訊報告:「賣完了!」我們才鬆一口氣謝天謝地。




    現在想起來……哈,六份!託大家的福,後來在農夫市集兜售一天可賣一百顆麵包,量化的結果卻是犧牲了生活,於是我們又回到小規模自家生產,一週只賣一天(週六),單純自家販售,只為社區服務。其餘時間,小飽還得為餐廳備貨兼務農。

    我很懷念經營社區麵包店的那段日子,每週六總有婆媽們上門買麵包,上學前的孩子、上班前的姐姐……大家交流訊息,誰生病了誰需要租屋誰家要出國都可以在這裡知道,有段時間我幾乎以為這裡是小時候的柑仔店。







    門前那兩支藍色麥穗,就是社區麵包店時代所繪。小飽麵包發展到後來,我們很清楚賣麵包不是我們主要的生存之道,小飽喜歡在土地上工作甚於在屋簷下揉麵,務農令他充實。於是乎麵包口味完全追隨四季作物而變化,素樸的農夫麵包成為我們的特色──紅蘿蔔麵包、甜菜根貝果、番茄佛卡夏或玉米麵包等,少鹽少糖、無奶無蛋,完全無法如坊間那般花俏華麗。

    那麼熱衷從土地到餐桌,小飽重視麵粉,在所難免。可惜他沒有種小麥……喔不,他種過,當初在花蓮曾種過小麥,但到最後被鳥吃光光,宣告失敗。隨我返鄉高雄美濃後,不死心,再種!只是美濃天暖土黏,不利小麥生長,再失敗……擁有自己的麵粉,種小麥作麵包的大夢,就這麼存在我們心底,跌倒了再爬起來、再跌、再爬。事實上,返鄉美濃後小飽已不再販售麵包,除偶爾受邀市集擺攤外,其餘小飽都把時間給了他的田。「我不想人們以為我是麵包師,做麵包只是料理烘培必經的過程,我是一個農夫。」小飽這麼說。小飽麵包,於此轉為自給自足,若有多餘,便與鄰友換菜換蛋換咖啡。

    他是那麼愛靠自己的雙手實在過日子,小麥之夢放在心裡,我們始終沒能有自己的麵粉作麵包。今年初秋,小飽告訴我他冬天想回彰化老家試種小麥,畢竟彰化大城是當今台灣小麥產地之一,天冷的沙質地適合種小麥,他願高雄彰化兩頭跑。退休的公公也說要回鄉一起顧麥田。靠海的老家日漸蕭條,卻有無盡童年的回憶。

    不知這回小麥會不會有收成。小飽一定會怪我怎麼先寫了出來,如果到時候說種沒種、如果到時候又失敗呢?

    我一直記得的,那藍色的兩支麥穗,非常美。至今仍留在那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