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整理家裡的地,因為地勢太低要填土,第一件事是做擋土牆。
明知「擋」不是最好的辦法,卻因時間/方法/成本有限,我學習和伴侶同步的第一件事,是支持小飽做擋土牆,不堅持那拒絕混凝土盼望自然建築的理想幻夢。直到現在都還記得,在拿到擋土牆老闆的名片後,午後,我坐在家裡的樓梯口,左思右想,要怎麼跟擋土牆老闆談需求與價格?我怎麼知道行情?未來的各種整頓還會有一百次的談價,擋土牆老闆成為我第一個練習。
打電話問擅長建設做決定的媽媽,媽媽告訴我要記得跟老闆「ㄅㄨㄚˊㄋㄨㄚˋ」(台語:搏揉),我似懂非懂,「ㄅㄨㄚˊㄋㄨㄚˋ」是什麼意思?上網查說是「手段柔軟的交際之道」。阿...這要怎麼做?躊躇著打電話給擋土牆老闆的說詞,躊躇半天只知道自己很緊張。多希望遇到對的人,我不想被坑。
不想靠長輩,我不懂「ㄅㄨㄚˊㄋㄨㄚˋ」,初學者什麼都緊張。
蹉跎一天,隔天鼓起勇氣打電話,郭老闆很阿沙力,約當天下午現場勘查,是個行動派的大哥。兩人跑工地之旅這樣開始,勘查後,再約隔日一早施工(完全行動派耶~),他告知估價,飽回家轉達,又輪到我要打電話回覆是否同意這價格施工,再度坐桌前苦思,要怎麼談價?我們只是種田寫字的人家,該如何表達自己有限也不虧待人?
有時四處探問行情是個方法,從對方的口吻和態度去判定其誠意,也是方法。講電話時,直覺全開,對方的真誠實在成為我最在意的標準。
飽並不計較,如同郭老闆所說,他很「古意」。我不是,我很計較,抱著殺價的初衷去談,最後卻同意了原初報價,一通電話來往能令彼此理解。只因對方說的,都算中肯。那時我還不知道所謂「ㄅㄨㄚˊㄋㄨㄚˋ」已經開始了。
每天早上七點,郭老闆都會帶著他的工班準時來施工,他的工班是兩個兒子和一位美濃在地工人。施工的第一天下午,郭老闆就來電小飽,那時我正在老家廊道的木桌前吃點心,只見飽聽聞瞬間不知所措,我感覺不妙,隨後他告訴我,擋土牆施工過程中挖到了三十年前埋在地底下的水管,聽說是好一段距離之外的合院人家的家用排水管,應是幾十年前地主借地,給人家過道排水,現在水管壞了,鄰居一個兩個都來探問,廢水湧到土地上,怎麼辦?
當我們變成主決策者,還給當地不認識的人家過道嗎?
飽最頭痛的就是這種村民溝通問題,他無奈看向我,我覺得好煩,真想假裝沒這回事,還是要硬著頭皮上,轉身拿機車鑰匙前,跟飽說了一個覺悟:「以後我們還會遇到一千個類似的問題,現在只是開始。」
好像,返鄉這幾年種種磨難經歷,都打包跟著我去協商了一樣。
0 留言